全球12%辣椒红素产自新疆这座小城
戈壁馈赠:自然优势托起产业根基
焉耆盆地的独特地理坐标,赋予辣椒与生俱来的品质优势。焉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,日照时间长、昼夜温差大,年日照2957.9小时,配合天山雪水滋养的弱碱性沙质土壤,孕育出红色素含量高达25g/kg的优质辣椒。
你知道吗?口红里面的红颜色就是色素辣椒里面提取出来的红色素。一些蛋糕、冰淇淋、喝的饮料,包括医疗用的一些药品,里面的红颜色都是从辣椒里面提取出来的红色素。
农业专家马建军抓起一把沙土介绍:“这里的钾、硒含量是东部产区的3倍,病虫害发生率却不足三分之一,堪称辣椒生长的‘天然保险箱’。”
焉耆色素辣椒。焉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焉耆晒辣椒。焉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戈壁滩不仅是种植区,更成为天然加工场。每年参与辣椒晾晒的帕提古丽说:“地表温度比农田高5℃,铺晒后三天就能脱水比传统方式快两倍。”2024年,焉耆县2.6万亩辣椒直接在戈壁滩完成脱水,节省烘干成本超3000万元。
焉耆县机械采收工业色素辣椒。杨志荣 摄
科技赋能:田间革命重塑产业形态
机械化浪潮正在改写辣椒种植的历史。每逢秋收时节,焉耆县五号渠乡的自走式采收机在田间轰鸣,振动筛精准分离果实与枝叶,传送带直接将辣椒装入运输车。“两台机器8小时完成200人一天的工作量,破损率从15%降到3%。”种植大户马存全算起细账:机械化使采收成本每亩降低60元。在北大渠乡智慧农田,农户轻点手机启动滴灌系统,水肥通过地下管网精准送达根系,节水30%、节肥25%。
列车驶过新疆焉耆县辣椒地。杨志荣 摄
焉耆县机械采收工业色素辣椒。杨志荣 摄
技术革新渗透到全产业链条。无人机植保实现农药减量20%,“红龙23号”品种抗病性强,戈壁晾晒场安装智能监测系统,含水率误差控制在0.5%以内。2024年,焉耆县85%辣椒田实现全程机械化,36个千亩连片基地平均亩产达550公斤,较十年前翻了一番。
焉耆县机械采收工业色素辣椒。杨志荣 摄
焉耆县机械采收工业色素辣椒。杨志荣 摄
链式突破:从田间到车间价值跃升
在新疆焉耆某生物智能化车间,干辣椒经过微胶囊包埋技术处理,化作每吨40万元的辣椒红素油树脂。“欧盟市场订单排到明年6月。”企业负责人指着刚下线的产品说。而在焉耆某食品公司,辣椒正变身为辣度精确到100史高维尔单位的火锅底料,甚至跨界成为“辣椒巧克力”。目前,焉耆盆地深加工企业年转化干椒46万吨,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焉耆县焉耆镇农民晾晒红辣皮子。杨志荣 摄
航拍焉耆县焉耆镇农民晾晒红辣皮子。杨志荣 摄
“焉耆红辣椒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进驻北上广深高端市场。2024年,焉耆县辣椒线上交易额突破1.2亿元。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为非经营性网站,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